最近身边好多朋友都在问我:“做跨境电商,最头疼的就是选品了,到底怎么选才能避免踩雷啊?”说实话,我刚开始做跨境电商的时候,也是各种抓瞎,踩过不少坑。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我的选品心得,希望能帮到你们!
1. 选品不能光靠感觉,数据才是王道
以前我也觉得,选品嘛,自己喜欢什么就卖什么呗!结果呢?仓库里堆了一堆卖不出去的货,看着都心疼。后来我才明白,选品不能靠感觉,得靠数据。比如,你可以通过平台的热搜词、趋势分析工具,看看哪些产品最近搜索量大、热度高。
举个例子,我之前发现一个关键词在某平台上搜索量突然暴增,仔细一查,原来是某款小众家居用品在国外火了。于是赶紧找供应商订货,结果上架不到一个月就卖爆了!这就是数据的力量。
2. 别追热门,要学会预判趋势
很多人选品都喜欢跟风,看到什么火就卖什么。但问题是,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,市场已经饱和了,竞争也激烈了。所以,选品的核心不是追热门,而是预判趋势。
怎么预判呢?其实有很多方法。比如,关注国外的社交媒体平台,看看年轻人在讨论什么;或者观察大牌的动向,看看它们最近在推什么新品。我有个朋友就是通过观察某大牌的春季新品发布会,发现了一款小众配饰的潜力,结果提前布局,赚得盆满钵满。
3. 别忽视“小而美”的机会
很多人觉得,选品一定要选爆款,但其实,“小而美”的产品往往更有机会。比如一些细分领域的商品,虽然市场不大,但竞争少,利润高。
我之前就卖过一款小众的宠物用品,虽然销量不如那些爆款,但利润率超高,而且客户忠诚度也很高。很多人买了之后还会推荐给朋友,形成了稳定的复购。所以,选品不要一味追求大市场,小而美的机会也值得挖掘。
4. 供应链很重要,别只看价格
选品的时候,很多人只关注产品的价格,觉得越便宜越好。但其实,供应链的稳定性才是关键。我之前就吃过亏,选了一个价格超低的供应商,结果货期一拖再拖,最后错过了销售旺季。
所以,选品的时候一定要考察供应商的资质、生产能力、发货速度等等。最好能实地去看看,或者找朋友推荐靠谱的供应商。毕竟,供应链不稳定,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。
5. 别忽视售后服务,口碑很重要
跨境电商的售后服务其实比国内电商更复杂,因为涉及到国际物流、退换货等问题。所以,选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售后服务的难度。
比如,我之前卖过一款电子产品,虽然销量不错,但因为售后问题太多,最后不得不下架。从那以后,我选品都会优先考虑售后简单的产品,比如家居用品、服饰等。
6. 别盲目追求高利润,性价比才是王道
很多人觉得,选品一定要选高利润的产品。但其实,高利润往往意味着高风险。比如一些奢侈品、电子产品,虽然利润高,但竞争激烈,而且容易积压库存。
所以,选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性价比。比如一些实用性强、复购率高的产品,虽然利润不高,但胜在稳定。我之前卖过一款厨房小工具,虽然每单利润只有几块钱,但销量特别稳定,每个月都能带来不错的收入。
7. 别忽视文化差异,本地化很重要
做跨境电商,文化差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比如,有些产品在国内很受欢迎,但在国外却无人问津。所以,选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习惯。
举个例子,我之前卖过一款节日礼品,在国内卖得特别好,但在国外却完全没市场。后来我才发现,原来国外人对这个节日根本不感兴趣。从那以后,我选品都会先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和习俗,避免踩坑。
8. 别忽视物流成本,轻小件更吃香
物流成本是跨境电商的一大开销,所以选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产品的重量和体积。比如一些大件商品,虽然利润高,但物流成本也高,最后算下来可能根本不赚钱。
所以我一般会优先选择轻小件的商品,比如配饰、家居小物等。不仅物流成本低,而且发货速度快,客户体验也好。
9. 别忽视知识产权,小心被告
做跨境电商,知识产权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问题。比如一些仿牌、山寨产品,虽然利润高,但风险也大。我之前就听说有人因为卖仿牌被告了,赔了不少钱。
所以,选品的时候一定要避开有知识产权风险的产品。最好选择一些原创设计、或者有正规授权的商品。
10. 别忽视客户反馈,迭代才是王道
最后,选品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。比如,你可以通过客户的反馈,了解产品的优缺点,然后不断优化。
我之前卖过一款产品,刚开始销量一般,但通过客户反馈,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,于是对产品进行了改良。结果改良后的产品销量直接翻倍!所以,选品不是选完就完事了,后续的优化也很重要。
总之,跨境电商选品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。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帮到你们,少走弯路,早日爆单!💪